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[轉載]絕佳防禦戰術的經典戰例:張遼威震逍遙津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小旋風柴進    時間: 2014-1-12 10:39 PM     標題: [轉載]絕佳防禦戰術的經典戰例:張遼威震逍遙津

心得感言:張遼不愧是魏國名將,以七千兵力抵禦吳國十萬大軍攻勢,成功防守合淝,甚至追殺敵軍主帥,一役成名,為後世防禦戰術留下典範,大陸還特別在古合淝舊址興建公園及廟宇,紀念張文遠.
建安二十年 (215 年) ,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機,親率大軍直撲合肥。此戰東吳精銳盡出,十萬大軍竟為張遼的七千守軍所破,連孫權本人也差點為曹軍所俘,幸賴淩統、甘寧、呂蒙等人奮力死戰,才得以脫身。合肥逍遙津一役,是張遼畢生最閃光的佳作,演義說“這一陣殺得江南人人害怕,聞張遼大名,小兒也不敢夜啼”,可稱為防守戰術的經典戰例。

一、合肥在軍事戰略上的重要性。

《資治通鑒》胡注引《水經注》“淝水出九江成德縣廣陽鄉西,西北入芍陂。自芍陂上施水,則至合肥。淝水又北過壽春縣北,入于淮”,“夏水暴漲,施合於淝,故曰合肥”。合肥北通淮河,南達長江,具有“淮右襟喉、江南唇齒”的戰略地位,三國時期更是曹魏軍事重地。

1、防禦上,曹魏東置合肥、中守襄陽、西固祁山。合肥地處淮南重地,既利屯田戍邊,又扼孫吳北取徐揚之路。孫權屢攻合肥,就是希望將前線向前推進,以合肥為北屏障,以巢湖為水軍根據地,必要時可以讓水軍北入淮河攻魏。

2、攻勢上,合肥南控巢湖,遙望建業,能夠對東吳構成威脅。曹魏隨時可以自淮河調水軍至巢湖集結整備,然後從濡須入長江攻吳。東吳不得不在濡須口夾水立塢,以防曹魏南下入江。

3、策略上,曹操時不時由合肥越巢湖發兵南下,把東吳的兵力和注意力長期率制於此,保長江一線大部分地區的安寧。魏吳接壤數千里,而十多年間只在此一隅發生戰鬥,道理概在於此。

基於合肥的重要性,魏吳兩國在此地先後展開數次大戰,烽火遍及合肥、濡須等地。曹魏南下,吳守濡須以拒;孫吳北上,魏守合肥以待。

二、戰役前夕的軍事態勢。

建安十六年,孫權聽從長史張纮之議,將治所從京口西遷到“山川形勝”的秣陵,建石頭城,改名建業。同時,呂蒙以“兵有利鈍,戰無百勝,如有邂逅,敵步騎蹙入,不暇及水,其得入船乎”為由,勸孫權夾濡須水口立塢。

建安十八年,曹操攻濡須,孫權與之相拒月余,雖各有小勝,卻難以為功,曹操只得發出“生子當如孫仲謀”之嘆而退軍,並一面使張遼、樂進、李典等七千人屯合肥,一面遣朱光屯皖,大開稻田。但當初曹操軍譙備邊,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,不聽蔣濟“自破袁紹,北拔柳城,南向江漢,荊州交臂,威震天下,民無他志。然百姓懷土,實不樂徙,懼必不安”的勸說,徵令內徙,使“江淮間十余萬眾皆驚走吳”,導致“江西遂虛”,皖城實際已是座孤城。

建安十九年,孫權接受呂蒙“皖田肥美,若一收孰,彼眾必增,如有數歲,操態見矣,宜早除之”的建議,親率大軍徵皖,呂蒙薦甘寧為升城督,督軍急攻,一戰而獲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,並男女數萬口。待張遼率兵來救,聞城已拔而退。

同年七月,曹操知皖城失守,不顧賈逵、傅乾等人的諫阻,忿然再次舉軍親徵,然“士馬不能逞其能,奇變無所用其權”,“軍遂無功”(此戰史無明記)。曹操始悟與其膠著於此,不如回師而西取張魯。

建安二十年,劉備定蜀,孫權令諸葛瑾從求荊州諸郡,劉備當然不許,關羽盡逐權置三郡長吏。孫權忿之,乃遣呂蒙襲奪長沙、零陵、桂陽三郡,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以禦關羽,權住陸口,為諸軍節度。劉備聞之,親提五萬大軍下公安,遣關羽進益陽,爭三郡,大戰一觸及發。是時曹操兵臨漢中,備懼失益州,使使求和,孫劉遂分荊州,重結舊盟。這樣,東吳西向無事,孫權遂把目光又投向東線的合肥。
三、戰役的進程。

建安二十年,孫權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,麾下將領有呂蒙、甘寧、淩統、蔣欽、潘璋、陳武、賀齊、徐盛、呂范、宋謙等;而合肥僅有張遼、樂進、李典及護軍薛悌的七千守軍,曹軍主力又遠在關中,無力赴援,兵力十分懸殊。

1、初戰寒心魄。
早在曹操西擊張魯之前,交給護軍薛悌一道秘密教令,函邊寫著“賊至乃發”四字。現吳軍果真北上,張遼、樂進、李典、薛悌乃開函看教,教令上書:“若孫權至者,張、李將軍出戰,樂將軍守,護軍勿得與戰”。但敵眾我寡,分兵出戰,是否上策,諸將皆疑,唯張遼領會曹操用心之所在。
曰:“公遠征在外,比救至,彼破我必矣。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,折其盛勢,以安眾心,然後可守也”,樂進等猶豫不定,張遼怒曰:“成敗之機,在此一戰,諸君何疑”,李典素與張遼不睦,但為其堅決赴敵的精神所打動。慨然曰:“此國家大事,顧君計何如耳,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!請從君而出”。於是張遼“夜募敢從之士,得八百人,椎牛犒饗將士”,準備明日大戰。

次日淩晨,張遼帶著八百死士殺進孫權初到而不整的陣中,遼被甲持戟,先登陷陳,殺數十人,斬二將,大呼自名,直衝至孫權麾下。權見遼來勢兇猛,大為驚恐,其左右亦不知所措,只好走登高塚,以長戟自守。
遼叱權下戰,權不敢動,望見遼所將眾少,乃聚圍遼數重。遼左右麾圍,直擊圍開,將麾下數十人得出,余眾號呼曰:“將軍棄我乎”,遼復還突圍,拔出余眾。權人馬皆披靡,無敢當者。自早戰至日中,吳人奪氣。遼等乃還修守備,眾心遂安,諸將十分佩服。

2、固守城不隳。

東吳大軍雲集,立即展開了攻城作戰。但由於魏軍初戰告捷,軍心大振,而吳軍銳氣頓失,此消彼長,再加上合肥防禦工事在前揚州刺史劉馥的積極籌建下,非常完善堅固。東吳幾萬大軍連續圍攻十余日,戰役狀況和慘烈程度估計可與郝昭守陳倉相媲美,孫權久攻不下,軍中又疾疫流行,只得望城興嘆,撤軍引退。

3、血賤逍遙津。

吳軍依令皆引兵就路,大眾既去,唯留孫權與呂蒙、蔣欽、淩統及甘寧等人率車下虎士千餘人,尚在合肥以東之逍遙津北,張遼從高覘望知之,立即與李典、樂進率步騎突襲過去,孫權見勢不妙,“使追還前兵,兵去已遠,勢不相及”。

形勢緊急,淩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捍衛,甘寧引弓射敵,諸將一起浴血奮戰,發現部卒鬥志低靡,“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,壯氣毅然”,吳軍士氣為之一振。激戰中,陳武奮命戰死,宋謙、徐盛皆被創披走,潘璋時“身次在後,便馳進,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,兵皆還戰”。淩統扶捍孫權出,權乘駿馬上津橋,敵已毀橋,津南已見徹,丈余無板,親近監谷利時在權馬後,“使權持鞍緩控,利於後著鞭,以助馬勢,遂得超度”,策馬馳驅而去。

賀齊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權,隨後中兵拒擊,得徐盛被創所失之矛。淩統亦返身再戰,“左右盡死,身亦被創,所殺數十人,度權已免,乃還,橋敗路絕,被甲潛行”,其餘諸將也皆陸續返回。

4、恨未斬敵酋。

《獻帝春秋》記載張遼問東吳降兵:“向有紫髯將軍,長上短下,便馬善射,是誰”,降卒答曰:“是孫會稽”。張遼後與樂進相遇,言不早知之,急追自得,舉軍嘆恨。
戰後,張遼等諸軍追擊,“幾復獲權”,曹操得知,頗為張遼之勇猛精神所動,遂拜遼為征東將軍,後多留諸軍,使之專任東部戰區;樂進增邑五百,並以進數有戰功,分出五百戶封一子列侯,遷右將軍;李典增邑百戶。

而孫吳方面,蔣欽力戰有功,遷湯寇將軍;淩統、潘璋拜偏將軍,“統痛親近無反者,悲不自勝,權引袂拭之,謂曰:‘公績,亡者已矣,茍使卿在,何患無人’”,遂倍給本兵;陳武臨戰陣亡,“權哀之,自臨其葬”,並以其愛妾殉葬,復客二百家。

四、此次戰役的經驗和教訓。

1、張遼能以區區七千人,大破十余倍之吳軍,其在戰前的準備謀劃,戰中的審時度勢,執行的堅決徹底,都將防守戰術發揮到極至,可謂以弱敵強的經典戰例。此次戰役,曹軍勝在三個方面:
其一是料敵機先。曹操二次兵臨合肥,雖仍勞而無功,但有了詳細查看地形的機會,預測了孫權將來用兵的必然態勢,故能根據守城各將的關係和特點,預為佈置。對其教令,《通鑒》胡注雲:“操以遼典勇銳,使之戰,樂進持重,使之守,薛悌文吏也,使勿得與戰”;而孫盛評曰:“至於合肥之守,縣弱無援,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,專任怯者則懼心難保。且彼眾我寡,必懷貪墮;以致命之兵,擊貪墮之卒,其勢必勝;勝而後守,守則必固。是以魏武推選方員,參以同異,為之密教,節宣其用;事至而應,若合符契,妙矣夫”,斯言是矣。
其二是靈活善戰。張遼不僅對曹操的戰略指導思想能夠融會貫通、大膽用兵,在執行中還能夠靈活機變、拼死力戰。其充分理解士氣對交戰雙方的重要性,即守城時不能一味死守,而應攻守兼雜,使敵來的不暢、攻得不順、退的不便,真正體現了防守戰術的精髓,連曹操也是“循行遼戰處,嘆息者良久”。

其三是戰備完善。早在官渡之戰時,曹操就表劉馥為揚州刺史,“馥既受命,單馬造合肥空城,建立州治”,“又高為城壘,多積木石,編作草數千萬枚,益貯魚膏數千斛,為戰守備”。張遼等人屯合肥數年,也早有所準備,故孫權屢攻不下。

2、赤壁戰後,孫權親臨前線十一次,以此次的形勢最好,但也敗得最慘。雖說對比劉備夷陵戰敗的元氣大傷,東吳僅僅損失了陳武和數千兵,還沒到傷筋動骨的程度,但在心理上的影響是巨大的,以至於張遼抱病隨曹丕南征時,“權甚憚焉,敕諸將:‘張遼雖病,不可當也,慎之’”,可見張遼成了孫權心中的夢魘。此次戰敗,主要有二個原因:

其一是驕忽輕敵。孫權自恃人馬眾多,而合肥守兵寡少,來時不備,去時無防,連續遭到兩次襲擊。先挨當頭一棒,挫了銳氣,再遭銜尾一擊,差點蹉跎,致使大好形勢白白流失,甚是可惜。

其二是恃勇好戰。此戰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大的後果,是因為兩次遭襲都有孫權在場,且勢如危卵。早在第一次圍合肥,孫權就想率輕騎突敵,張纮諫曰:“夫兵者兇器,戰者危事也。今麾下恃盛壯之氣,忽強暴之虜,三軍之眾,莫不寒心,雖斬將搴旗,威震敵場,此乃偏將之任,非主將之宜也。原抑賁育之勇,懷霸王之計”,孫權雖納纮言而止,但沒予以重視。故賀齊涕泣再言曰:“至尊人主,常當持重。今日之事,幾至禍敗,群下震怖,若無天地,原以此為終身誡”。血淋淋的教訓,總是易於接受,“大慚!謹以克心,非但書諸紳也”。

血賤逍遙津一役,不光是造就了張遼的絕世名將之譽,其更深遠的影響還在於使東吳君臣重新考慮國家戰略思想。《呂蒙傳》“今操遠在河北,新破諸袁,撫集幽、冀,未暇東顧。徐土守兵,聞不足言,往自可克。然地勢陸通,驍騎所騁,至尊今日得徐州,操後旬必來爭,雖以七八萬人守之,猶當懷憂。不如取羽,全據長江,形勢益張”。
正是這種轉變的體現,故在曹操于次年再度出兵濡須之際,孫權派都尉徐詳見操請降,魏吳修好,開始注目勢力暴漲的劉備,集中精力計謀趁機奪回荊州.
                [attach]98174982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3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4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5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6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8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9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1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2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3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5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6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8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9[/attach]

[attach]98175001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2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3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4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5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6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8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89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1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2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3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5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6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8[/attach]

[attach]98174999[/attach]

[attach]98175001[/attach]

[轉載網站]中華網

作者: 小殘雲    時間: 2014-1-13 01:57 PM

原來 "聞張遼大名,小兒也不敢夜啼" 這句是因為合淝之戰後有的阿
增廣見聞了
作者: t2688ggl    時間: 2014-1-13 06:15 PM

知道張寮為魏軍大將

卻不知道有這麼厲害的戰役過

真是又長知識了
作者: aij698    時間: 2014-1-14 09:54 AM

曹操的軍事謀略,還真是不錯,竟能預想好未來之戰略
作者: 流觴醉風    時間: 2014-1-14 09:58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YYUUKKII0321    時間: 2014-1-14 02:07 PM

"聞張遼大名,小兒也不敢夜啼" 這句是因為合淝之戰
張遼確實是智勇雙全的名將
只是現今大部分的人都只注意到關羽 張飛 趙雲 這些蜀國名將
卻忽略了魏國的一些名將跟智將
應該好好的把魏國的名將發揚光大一下
作者: yen1968    時間: 2014-1-14 09:14 PM

其實歷史上三國時期曹魏陣營,尤其是曹操初創時期,勇將如雲!諸如:夏侯淳、淵兄弟,曹仁、
洪兄弟,樂進、李典、于禁、張郃、徐晃、張遼、李通‧‧‧ 就連典韋、許褚都是能敵萬人的豪傑。然而說到有勇有智與有膽的名將卻是不多,不知是否是因為曹操本人是中國少數的兵學大家,太擅長用兵,因而疏忽培養手下將校獨當一面的作戰能力!不管是夏侯淳、淵兄弟或曹仁、洪兄弟,還是後來的曹休、曹純與曹真等,獨自領軍的能力與成績,顯然不如身為降將而後受曹操重用的張郃
、徐晃、張遼等。在三國時期就在下之見,至少有三名武將的評價被低估或抹黑;分別是趙雲、張
遼與魏延,這只能說也許是他們時運不濟吧‧‧‧
作者: l81c248    時間: 2014-1-15 12:03 PM

張遼在跟隨呂布時期就小有名氣
在跟了曹操之後陸續在白馬 延津 官渡等
頗有戰績
不然也不會被委以重任

作者: j19741025    時間: 2014-1-15 03:18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jimmymayjer    時間: 2014-1-16 10:06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ZYX0410    時間: 2014-1-27 08:22 PM

張遼原本是呂布的麾下,可惜,呂布不懂用人,白白浪費張遼的才能
作者: b2517723    時間: 2014-1-27 11:37 PM

消遙津之役可以說是張遼的一場代表作品吧!因為他的鎮守,才使得吳國不敢輕易的進攻魏國,它可以說是魏國的ㄧ位門神。

作者: easachang    時間: 2014-1-28 10:52 AM

比敵人還要少的兵力竟然可以打退敵人並且獲得大勝
張遼此戰讓他威名江東
作者: A22683466    時間: 2014-1-31 11:38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bravelove    時間: 2014-2-2 04:42 PM

張寮可以說是三國里數一數二智勇雙全的武將
裡面少數佩服的武將之一
作者: peterboss    時間: 2014-2-2 05:20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minigiko    時間: 2014-2-2 07:20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yucker    時間: 2014-2-2 09:43 P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8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